回茂盛醫院每一輪新療程開始,都會領到一個小罐子,這小罐子的作用是儲存先生的精子。
但取卵當天山姆會陪同,所以都是我進手術室全身麻醉取卵時,山姆則自己到取精室去手工取精XD!
所以這些小罐子我們從沒使用過,到後來,我跟諮詢師說不用給我罐子,家裡好多罐子有點不環保,諮詢師說,她其實都拿來裝零錢滿好用哈哈!
某次我問了某位諮詢師,到底這罐子真的有派上用場的時候嗎?
回茂盛醫院每一輪新療程開始,都會領到一個小罐子,這小罐子的作用是儲存先生的精子。
但取卵當天山姆會陪同,所以都是我進手術室全身麻醉取卵時,山姆則自己到取精室去手工取精XD!
所以這些小罐子我們從沒使用過,到後來,我跟諮詢師說不用給我罐子,家裡好多罐子有點不環保,諮詢師說,她其實都拿來裝零錢滿好用哈哈!
某次我問了某位諮詢師,到底這罐子真的有派上用場的時候嗎?
真沒想到生活在全世界防疫做的最好最讓人民安心的台灣,我們家居然也趕上這股「隔離」風潮,而且,你們一定意想不到,山姆的隔離跟人家有多不一樣,有多曲折離奇宛如傳染病災難電影般,足以為讓我這位久久才發文的過氣老部落客為他開一系列專文。
1月28日出發那天,在臉書上跟大家報告過,我們家有萬不得已的原因必須前往上海一趟,也因為知道現在全球疫情升溫,經過好幾次的家庭會議,評估各項風險、了解事態嚴重性,最後派出壯年代表山姆前往。
出發前我幫他準備了萬全的隔離裝備,連身防護衣兩件、護目鏡一副、口罩120片、手套10雙、500ml酒精托運一瓶、100ml酒精隨身攜帶一瓶、酒精擦大包兩包、酒精擦隨身包兩包、保溫瓶、環保筷…。
現在出國一趟相當不便,光出境入境隔離就要用掉一個月,防疫備品不夠會很麻煩,準備東西這方面對收納人來說算拿手小菜一碟,我這樣準備還算豐盛吧!本來我還想搞個鞋套的。
這一輪的取卵已經是上週三的事了,休養、運動、泡腳、按摩、原型食物、中藥調理……生活在各種調整之下,有了正向的回饋,這一輪足足取了五顆,對比前陣子的空包彈,真的是好難得到的五顆卵啊,要放鞭炮了啦!
雖然我得下次回診才能知道這五顆有沒有都受精成功,但是相比前陣子不是只拿到一顆,就是空包彈的艱辛集卵之路,那天醒來聽到諮詢師公布右邊三顆、左邊兩顆的成績時,我心情彷彿是被宣告已經懷孕,整個喜悅溢於言表,這樣就超開心,是一個很容易滿足的人哈哈哈!
因為前幾次的成績太差,接連兩次的槓龜,林醫師讓我休息一個月再開始,我也趁此時請林醫師幫我檢驗AMH,想了解開始嘗試試管到現在兩年多,我還剩多少時間與多少的機會。
2018年2月第一次驗出來的AMH值是0.43,那年我38歲,一般來說,年輕女性的AMH值在2〜4, 40歲以上才會低於1,我在38歲就有超低的數值,當時院長告訴我,那幾乎已經是快停經更年期的狀態,聽到的時候內心有小抖了一下,「更年期」這遙遠的三個字,感覺突然爆衝到我面前TT。
休息了一個月,這個週期重新展開集卵之旅!
由於我個人的身體因素的關係,我與林秉瑤醫師目前的目標在於收集到足夠的卵子,再來進行下一步的植入,大家的關心我都有接收到,但是不用為我著急與擔心,我相信著醫生與我的步調,最好的時機會有最好的安排。
那為什麼休息了一個月呢?因為前兩次的取卵都摃龜啦,都是空包彈取不到卵,林醫師建議我完整的休息一個月,不用藥不取卵,讓身體修復一下,趁著這一個月,我充足修養、加緊運動、吃好的食物、去露營放鬆,還開始中醫調理身體。
雖然身邊很多人都提過中醫,但因為沒有門路,我也不敢亂嘗試,一切聽林醫師的安排,直到上個月,終於在我乾仔福仔的爸媽介紹之下,開始了中藥調身。
今天是我第九次從深層的麻醉中醒來,很順利很平安!
上一次取卵是8/24,在那幾天前和同事交接工作時,同事問我:「那妳不是常常需要全麻?」「好可怕!」
「對啊,我都趁全麻去睡覺大休息哈哈哈!」
「天啊!不會每一次都很緊張嗎?我都會怕一覺睡下去就醒不來。」
「第一次會緊張,後面就不怕了呀!如果真的沒起來也不會痛,命該怎麼樣就接,至少不用經歷痛跟恐懼,比較痛苦是活著的人。」
到底是這一輪進展的好快,還是到了一個年紀,時間感變快,星期一我就要第八次取卵了耶!
寫這篇文章之前,我回頭翻了之前的記錄,開始試管這條路,是2018年5月,因為AMH值極低,儘管兩年來只植入兩次,但是已經打了數不清無法記錄到底有多少的針劑,取了無數次已經忘了這即將是第幾次的卵,這些是這兩年來的戰績,相當輝煌啊!
這次的療程從8月14開始,林秉瑤醫師比我還擔心著我的乳房,為了不讓排卵藥造成乳房的負擔,林醫師採取了溫和的作法,所以這次打的針比以往少許多,只有每天早上一針150單位的果納芬。
另外搭配可以抑制雌激素上升的口服排卵藥「FEMARA復乳納」(照片中黃色小藥丸),還有預防跑卵的藍色普維拉錠。
去年八月第的二次植入,原本等著911要跟大家報告好消息,連開獎的文章都偷偷打好了,結果卻是以小產收場,讓我吃盡苦頭,也讓開心分享的開獎文沒有出場的機會。
到底要不要再戰,其實讓我很糾結,因為有著乳癌家族病史,右側乳房又有可能發展成乳癌的「硬化性腺病」,然後兩年來試管用藥那麼重,實在很擔心這個戴著良性面具的「硬化性腺病」有什麼變化。
剛好接下來的時間碰上了新冠肺炎疫情,我龜縮的心態就這樣,一直迴避著要做出抉擇。直到疫情在台灣緩解,醫院也打來關心,我才正視這件事。
我原本盤算著,還有一個等級很好的冷凍囊胚,我不要再打針用藥冒風險,直接賭上這一顆,相信Bibi就是那完美的一顆,做最後一次的植入。但我這年紀,良率不高,只植入一顆的風險太大,醫生建議還是要多收集幾顆。